3月25日上午,我市召开“抵制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承诺活动”新闻通气会,宣读了《郑州市抵制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承诺活动的通知》。
旨在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守法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抵制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氛围,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形势持续平稳向好,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2020年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与2019年持平,还有压降空间,特别是酒驾醉驾、渣土车闯红灯、电动自行车违法载人等违法引发的亡人事故,呈现多发态势,严重交通违法带来的安全隐患突出。
酒驾醉驾、渣土车和大型货车野蛮行驶、电动车违法载人是当前影响我市交通安全的三大顽疾,2020年全市共查处酒驾醉酒1.9万余起,渣土车等工程运输车辆交通违法5.3万起。去年我市3起较大交通事故中2起是因为驾驶员饮酒造成的,1起是因为渣土车违法行驶、摩托车违规载人造成的。 此次承诺活动借助“郑好办”和“郑政钉”两个平台,通过网上签名承诺,是线下现场宣传、媒体宣传报道等传统形式的一种延展、创新。
公安:人人争做安全文明出行的表率
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主力军,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大对酒驾、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公安机关还将从自身做起,人人争做安全文明出行的表率,并在窗口服务、执勤执法、日常宣传等环节,突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倡导群众积极参与网上承诺活动,将交通安全教育经常化、深入化、自觉化。
呼吁广大市民安全出行、文明出行,争做交通安全的维护者、践行者、倡导者。
交通运输:对顶风违规违纪的从业人员 “零容忍”
市交通运输局将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出租车顶灯、公交车LED屏及各客运场站大屏幕,广泛进行酒驾醉驾危害宣传,让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工地、进场站”,营造全行业自觉抵制酒驾醉驾的良好氛围。
积极开展“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深入企业和从业人员开展宣传,倡导出租车、公交车带头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用实际行动做好表率、文明行车,争做平安“驶者”,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市民自觉树立文明礼让观念。
建立联合惩戒制度,让违规者付出更高代价。对顶风违规违纪的从业人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形成震慑,并将违规情况纳入个人诚信档案,严重的坚决调离岗位,直至除名。
城管:做活动的先行者、宣传者、践行者和劝导者
为推进活动开展,市城管局组织清运公司、环卫公司,相应公司对从业人员,开展酒驾醉驾警示教育大会,增强从业人员依法驾驶的意识,提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家庭监督模式,写一封“抵制酒驾醉驾,从我做起”致家属的信,引导渣土清运、环卫行业中从业人员家属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拒绝酒驾醉驾宣传活动。
各清运公司、环卫公司组织本公司从业人员,开展以“抵制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承诺”为主题的集中承诺网签活动,呼吁从业人员争做“抵制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的宣传者、践行者、劝导者,形成共同抵制酒驾醉驾的良好氛围。
城建:加强重型工程车辆驾驶员安全守法意识
市城建局呼吁全体工程用车单位加强驾驶员日常教育,要求驾驶人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驾醉驾、违规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
在重型工程车辆驾驶员中开展广泛的交通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印制宣传手册、到工程用车单位开展宣讲活动等方式使重型工程车驾驶员时刻绷紧安全守法这根弦。要求各相关企业完善车辆管理制度、驾驶员教育制度、车辆监控管理制度,组织驾驶人员通过注册相关平台进行自我承诺、加强自我约束。
发动企业建立驾驶员奖惩机制,开展驾驶员星级评定活动,对遵章守纪、安全行驶里程多的的驾驶员给予奖励,不得使用有违法违纪劣迹的驾驶员。
开展混凝土生产企业星级评定,驾驶员的星级将作为企业星级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发挥校园教育主阵地作用
郑州市教育局将充分发挥校园教育主阵地作用,开展多形式、多方位、全覆盖的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签字仪式、课间操点评等方式,对学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安全出行、文明交通常识教育。
通过班级微信群、家长委员会、召开专题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一盔一带”知识和学生骑乘自行车、电动车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提醒家长加强学生校外活动的监管,切实形成家校合作、家校共育。
通过在学校显著位置放置宣传展板,印发宣传彩页发给接送学生的家长,不断扩大交通安全宣传范围,积极营造校园周边良好的交通通行环境。
组织全市学校层层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压实交通安全责任。
向全市学校学生家长发送“关于交通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
组织全市学校开展一次“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签字仪式。通过学生签名活动,温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出行常识。
向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发出文明执勤倡议书,倡导学校老师、家长交通志愿者主动参与校园周边交通执勤和疏导交通秩序活动,通过学校组织、家长参与、带动社会,引导学生家长和全社会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文明出行公约,安全文明出行。(正观记者 张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