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终于通上了天然气,以后再也不用为停电做不了饭犯愁,咱村的党员真为群众办实事儿。”城关镇南关村的王改兰老人面对联户党员的高效服务感动不已。
党员李连战到联户群众走访中,得知64岁的王改兰老人想安装天然气,往天然气公司跑了好几趟,需要等待三五个月。李连战得知情况后,立即向村党支部反应情况,请求组织帮忙。经镇村领导和天然气公司协调,仅用一周时间,燃气公司就为她家接通了天然气。这是城关镇南关村开展“党员联户活动”的一幕。
“光靠村‘两委’这几个人咋可能顾着咱全村人,真是多亏了全村的联户党员。”南关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天军,对联户党员工作赞不绝口。
党员联户活动开展以来,南关村联户党员以“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困”的方式与群众交流,架起党员和群众之间的爱心桥,真正拉近了党群关系,使党员联户工作走进了党员和群众的心里。
南关村位于县城中心,属于典型的城中村,农业人口1818人,共491户,其中党员91名。从5月份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党员联户工作以来,本着“就近方便、全面覆盖”的原则,把全村491户农户划分成19个网格。围绕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治安巡逻、安全管理、便民服务等开展工作,制定党员联户工作台账,悬挂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公示牌。党员联户使农村党员由“无职”变“有责”,从“无位”变“有为”。为农村党员搭建一个发挥作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有效平台,形成服务送上门、有事找党员的良好氛围。
新华社区的周同学今年考上了大学,然而家庭困难,学费让她一筹莫展,曾一度想放弃上大学。社区党员马殿勇了解情况后,主动帮他申请助学贷款,凝在周同学头顶上多日的阴霾终于散开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激动地抱着奶奶说:“我终于能上大学了”!在九月开学季,新华社区共为5名大学新生申请助学贷款,10多名中小学生开取入学证明。为了方便服务群众,马殿勇在办公室门上贴上手机号码,不管黑天白日,只要有人拨打电话,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办公室。”面对称赞,马殿勇总是抿嘴一笑:“社区就是我的家,群众的事就是大事、急事,咱随叫随到。”在党建引领下,新华社区紧紧围绕社区居民开展服务工作,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党的温暖。
胜利社区一老旧小区多名居民到信访局反映该小区土地被查封,造成小区业主住房交易、婚姻、学生就近入学等不能办理手续,直接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多数业主情绪激动,要求问题及时解决。胜利社区及时到现场了解情况,引导业主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同时积极为群众办理入学证明,受到了广大业主好评,为小区的长期稳定打下坚实基础。胜利社区坚持网格化半月谈例会服务制度,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汇总解决。用心、用力、用情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把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到位。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今年以来,城关镇结合全域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党员联户网格工作。党员干部始终心怀群众,坚持以群众利益为中心,敢字当头,干字在前,勇于担当。“党员联户”这个“小杠杆”撬动了城关居民幸福生活的“大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丰富“党员联户”内容,提高全镇党员为民服务水平,让城关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城关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张红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