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糖,又名柿霜糖、霜糖饼(片),独产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它不仅是消暑祛热的清凉食品,而且是治“肺病上焦”及口疮的特效药品。成书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的《本草纲目》记载:“柿霜,乃柿精液,入肺病上焦,药尤佳。”霜糖的生产与应用,起码追溯500年以前。
霜糖的唯一原料是柿饼外层的柿霜,柿饼的唯一原料是柿树结的果实——柿子。荥阳地区透气性好的半沙壤土质和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适宜优良品种的柿树生长。故而,荥阳的柿子、柿饼质量最好,为霜糖生产提供了别的地方无法提供的优质原料。
由于霜糖是用柿饼外层的柿霜做原料,在生产霜糖之前,必须先生产柿饼。其技艺是:摘取成熟的柿子;在镟车上镟去柿皮;将镟去皮的柿子带蒂上簿(簿一般用高梁杆编织成);在簿上反复地晒、捂、晾;使其几度变色,最终出透“霜”成型。
有了柿饼,才能生产霜糖。其生产技艺是:打霜,即把柿饼外层的霜打下来,收集一起。老法打霜多用人力,让柿饼在“漏子”上滚动,相互摩擦,摩擦柿霜漏到“漏子”下面的容器内。澄缸,即将含有杂质的柿霜溶于盛满清水的缸中。杂质中的漂浮物漂浮水面,尘渣沉淀于缸底,分别取出。这样,缸中只剩下纯净的柿霜水。熬霜,即将柿霜从柿霜水中熬炼出来(让大量水份蒸发掉)。熬霜的过程中,最难掌握熬炼的温度、火侯和流质霜糖在锅内受热的均匀度,色红亮、气清芬者佳。定型,即将流质霜出锅,注入模具中散热成型(老法多用农家小碗碗底做模具,生产出片状霜糖)。晾片(饼),即在阴凉处,将霜糖片(饼)晾干。特别注意片的完整,残缺的、碎裂的不能作为成品。
千百年来,霜糖畅销两广、海外者,称为“广糖”;行销中原及周边省份者,称为“行糖”。
2011年,荥阳霜糖(柿霜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任一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