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郭亚玲 赵艳莉 宁晓明
“有了市、区果树专家现场指导,手把手的教给我们修剪技术,既提高了我们的实操水平,又增强了我们致富的信心!”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后铁炉村村民王翠苹高兴的说道。
9月23日,濮阳市华龙区林业中心联合市农林科学院、市林技站组成专家技术团队,走进孟轲乡后铁炉村,为该村林果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传经送宝”。
专家技术团队来到王翠苹的蟠桃园。该园是今年刚种植的桃树,专家技术团队以桃树幼树管理实用技术为切入点,重点围绕秋冬季修剪、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和生动直观的操作示范,并现场解答果农在果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后铁炉村陈自巧曾是长期在外务工的一名村民,2018年返乡开始创业。他说:“看到我们这一带没有什么产业,想回来带动村里的乡亲发展林果产业,也是给自己创办一份事业。”于是他便走上了“产业致富”的路子,开始种植蟠枣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现在蟠枣园遇到了严重的果蝇虫害问题,陈自巧焦急万分,区林业中心请来技术专家帮助解决问题。
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的贾中彪向专家技术团队介绍了草莓种植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市、区专家团队在查看了草莓生长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开出了田间管理“处方”。区林业中心关注果农情况,加强与省市专家的交流合作,深入生产一线,帮助果农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林农增收。
华龙区加强与国家和省市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长期技术合作,大力引进、示范、推广林下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采取现场示范指导和专家集中授课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大力培育农民技术骨干,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华龙区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和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为华龙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启动了“双引擎”。引导林农在岳村镇瓦岗村发展菊花种植、林下养蚯蚓等。岳村镇瓦岗村通过考察种植菊花2000余亩,平均亩产菊花2500斤以上,每亩净收益2000元以上,成功申请了“瓦岗·翟”菊花商标。并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加工厂房和烘干车间,在每年春秋两季种植和采摘时期,该村能够吸纳500余名剩余劳动力前来务工,村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4000元。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瓦岗村的规模化种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农产品深加工及服务、产供销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华龙区依托东北庄野生动物园、登星牡丹园、豫龙农庄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采摘经济林基地,利用城市近郊优势,对新发展经济林基地的土地流转和苗木进行补贴,已累计发放补贴300余万元。特别是形成了东田村樱桃园、登星牡丹园、黄城葡萄园、后铁炉草莓大棚,高标准打造了胜利办马呼屯豫龙农庄经济林园区,林果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
借助休闲观光、林果采摘、森林科普等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果树和花卉的种植。华龙区现有鲜切花、盆花等花卉面积500亩,主要种植品种是牡丹、月季、芍药等;经济林基地面积5000余亩,主要栽植品种有苹果、桃、梨、樱桃、核桃、葡萄、草莓等。
华龙区强化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增收。探索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紧密的发展共同体,既有效扩宽了群众的就业门路增加了收入,又实现了林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华龙区围绕特色经济林、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业经济主打产业,支持有关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森林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创建和认证工作,逐步把各种类型的林业产业打造成名牌产品。
审核:张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