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韩利花
韩利花,清丰县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检察委员会委员、一级检察官。在控申这个距离群众最近的窗口岗位工作12年来,准确把握服务群众“最初一公里”的工作定位,坚持“办信就是办案”理念,带领团队做实、做细、做好各项控申工作,为打造检察机关良好形象、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履行了应尽的职责。
一、牢记“国之大者”,信访接待展现为民情怀
处于同群众交往的最前沿,控申部门干警的一言一行都事关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此,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的站位,带着“如我在诉方能情同此心”的真挚感情,耐心细致做好信访接待工作。
面对不同身份、不同诉求的来信来访者,坚持做到真诚倾听群众的心声,真情关注群众的疾苦,真实记录群众的诉求。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接待的1000多人次来访及100余封来信,全部得到妥善处置,办理的30多件信访、申诉等案件全部息诉罢访,连续多年保持了涉检赴省进京“零上访”。
2023年4月,来访的卢某方是聋哑残疾人、贫困户,2017年在上海被人打成重伤,多年奔波于上海清丰两地一直没有得到赔偿,来寻求帮助。由于卢某方仅会写有限的字,来时没有携带相关材料,她通过8页的纸笔加手势同他耐心交流好几个小时,终于理清了他的诉求。给他讲明解决渠道,并帮助他准备了申请执行和救助的相关材料,卢某方连翘大拇指深表谢意。
二、秉持“如我在诉”,矛盾化解强化法治信仰
在做好化解矛盾工作中,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进行换位思考,切身体会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认真落实“枫桥经验”,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基本价值追求,以求极致的精神,努力让公平正义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增强群众遇事找法、用法、遵法意识,强化法治信仰。
拉近距离打好矛盾化解基础。拉近同来访群众的心理距离赢得信任,是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2309检察服务中心几乎每天都面对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众来访。对情绪激动的来访者,总是耐心倾听,春风化雨;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不是简单地一推了之,而是耐心解释,积极协调帮助;对申诉和咨询,认真受理,妥善解答;对上访老户,耐心接待,不厌其烦;对告急访,及时处理。以亲人般的情怀,关爱来访群众,使他们能够对检察官的调解听得下去、入得了心。
更新理念确保矛盾化解实效。“律义虽远,人情可推”。我国自古就有法、理、情有机统一的深厚文化根基。司法机关办理的每一起“小案”之于当事人都是天大的案件。为此,她摒弃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观念,树立客观公正、精细严谨的工作理念。综合考虑天理、国法、人情,认真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以法为据,以理服人,用理性思维分析矛盾、化解矛盾,努力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2021年8月,在一次下乡普法宣传时,她从村干部处了解到村民都某义被收割机撞倒身受重伤,仅医疗费就花费20多万元,而肇事者许某仅拿出5500元后再未支付任何费用。都某义靠种地为生,还有一个孩子在大学就读,遭此劫难陷入困境。她积极为都某义申请救助款的同时,还和刑事检察部门承办该案的同事一边开展审查起诉工作,一边督促肇事人尽力进行赔偿,最终使肇事人赔付都某义23万元,都某义还清外债,过上了正常生活。
三、做到“依法能动”,司法救助彰显法治温情
天下之事,成于严、做于实。在日复一日的控申工作中,坚持久久为功,用实干担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守正创新,以依法能动履职彰显检察温度,法治温情。办理每一起案件时,都主动向前延伸开展工作,无论客观困难多大,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千方百计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始终坚持“应救尽救、应救即救”的原则,变“被动处理”为“主动帮扶”,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案件,积极拓宽司法救助渠道,增强司法救助工作的主动性。建立经济救助、心理疏导、社会帮助、跟踪回访“四位一体”的司法救助机制,不定期对救助对象进行实地或电话跟踪回访,实现精准救助+长效救助,让困难家庭、未成年人受害家庭、因案致残家庭重燃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在清丰县务工的安徽籍打工人员赵某,因交通事故死亡,肇事人负全部责任但拒绝赔偿。赵某的妻子王某佳患病多年,在家抚养两个未成年孩子,无经济收入和其他生活来源。韩利花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条件下重重困难,灵活采取多种方式跨省协调,调取相关资料,为王某佳一家申请2万元司法救助金,还主动协调安徽芜湖检察院同行帮助王某佳在当地办理了低保。至此,如果将此案了结,也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当事人家里的困境始终牵挂着她的心,一直多方了解肇事人的财产状况。后来了解到肇事人曾在县城按揭购买一套房屋,遂将该线索提供给法院,最终将房屋拍卖,为当事人发放执行款12余万元。收到执行款的王某佳专程打电话说,“我自己都放弃了,没想到您还没放弃,谢谢您,您真是我的亲姐姐。”该案件被《检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46件,申请发放司法救助金30余万元。将检察官的大爱,播撒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和同事们的努力,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各级党委、上级检察院的充分肯定。负责的第五检察部(控申部门)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接待室”“全县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等荣誉;她先后获得“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窗口深化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全省刑事申诉业务标兵”“全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和市、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主导和参与办理的案件信息“办信就是办民生”“跨省救助困难家属”“23万元赔偿款赔付到位”等被最高检微信公众号、《检察日报》等国家和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
审核:卢超峰
为打造检察机关良好形象、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履行了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