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学军 通讯员 原昆鹏 尹力
鹤壁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首家省级产业研究院、首家省级中试基地以及全市唯一的全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唯一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唯一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一个个创新成果,一项项创新荣誉,一件件创新实例,见证了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的成长历程和丰硕成果。
“近年来,开发区紧紧抓住省、市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的机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突破行动计划,以科技创新为圆心,以赋能为半径,围绕产业链谋划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构建了一批含‘科’量高的平台,培养了一批含‘研’量优的龙头,带动了一批含‘金’量强的产业,画出了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最大同心圆,科技创新成为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名副其实的第一动力。”10月20日,开发区科技工信局局长牛粟洁表示。
创新驱动能力大幅提升
围绕打造创新发展先行区,开发区先后出台了《开发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成果转化奖励办法》《开发区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办法》《开发区科技创新突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打造创新生态、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政策。
开发区在创新平台上加快突破,成功创建了鹤壁市首家河南省光子集成芯片中试基地和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在关键共性技术及“卡脖子”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夯实了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的基础。先后创建了国家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2家、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平台24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44个。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健全完善了梯次培育机制,全面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等政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8家,今年已通过省预审12家,年底前将达到50家。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培育海昌智能、诺信电子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31家,建成天章双创园、中原光谷等国家、省市级创新孵化载体11家。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达到59%,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目前,开发区着力构建了以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为引领、省级平台为骨干、市级平台为支撑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
创新发展态势厚积薄发
开发区积极推广院地合作成功模式,推动企业和科研团队、高校协同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产学研贯通、上下游一体,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围绕搭建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区推动辖区企业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上海交大等40余所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实现关键技术应用突破23项。镁企业与吉林大学、中南大学等实现“一企一校”战略合作。仕佳光子无源光分路器芯片填补国内空白、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海昌智能、天海环球成功入选全国质量标杆,天海电子的数字集群产品保障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代表了国家军用数字集群产品的最高水平;通过打造中原光谷、天章双创园等一批优质企业孵化器,先后招引12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地;成功吸引了安俊明、唐国奇、冷光辉等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恒镁新材料、梦云科技“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扎根开发区,打造了吴远大、葛海泉、杨勇军等一批“鹤壁功臣”。
创新引领效应日益凸显
围绕打造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开发区聚焦汽车电子、光电子、镁基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以仕佳光子为龙头,吸引28家上下游光电子企业集聚发展,PLC光分路器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天海集团依托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开展科技项目攻关、重点课题突破,带动230家关联企业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方向转型。仕佳光子芯片产业化项目被列入《河南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创新投入持续加大,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达到3.5%,大幅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骨干龙头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3年翻番。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下一步,我们将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切实发挥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东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