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孙喜增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殷都区紧密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力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在全市率先创成全省新时代“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区,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焕发焦化钢铁等产业新气象
9月18日,安阳市殷都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基地(三期)森海盛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据悉,该项目总投资5.3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10万吨钢构件,预计年产值12亿元,为中原地区提供了新的钢结构加工服务平台,同时可为周边村镇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9月23日,由安阳市殷都区顺城集团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甲醇工厂生产的零碳甲醇燃料,在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第一次使用作为主火炬燃料全新应用。顺城集团二氧化碳制绿色低碳甲醇项目年产可达11万吨,将持续带动安阳市绿色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10月27日上午,殷都区招商企业龙建科工(黑龙江)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正式举行揭牌仪式,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向工出席仪式并致辞。项目厂房面积达2万平方米,汇集党建综合引领、科技创新研发、生产工程制造、安全技术质量等优势力量,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据了解,殷都区焦化产业转型升级已基本完成,其中利源、顺成、鑫磊、豫龙、林州新达等5家企业按照20%减量整合重组成3家企业,辖区内19座4.3米焦炉全部淘汰到位,新建焦化设备均为6.25米新型焦炉;钢铁整合工作也频频传来捷报,由沙钢集团安阳永兴特钢公司牵头,对安阳汇鑫特钢有限公司、安阳华诚博盛钢铁有限公司实施整合重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原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优特钢长材与深加工基地,预计年均销售收入137.2亿元,年利税7.5亿元左右,就业人员4500人以上;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项目在我区正式投产,与年产20万吨乙醇项目一同代表安阳市参加了全省项目观摩;由区委统战部、工商联牵头引进的总投资30亿元的北京中石油宝石花综合能源利用项目和气雾剂装备生产及产品制造项目顺利签约;投资近30亿元的安西物流园及铁路连接线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培育库,27家创新型企业纳入2023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
擘画民营企业家成长新路径
组织开设“殷都大讲堂”民企课堂,设立民企学院,利用企业大学和线上“格局屏天下”等形式,持续开展二十大精神学习和第二批主题教育。一是注重典型鼓舞。推荐企业家参加省、市先进评选,建强河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的殷都力量。积极推荐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是注重作用发挥。积极鼓励利源、顺成、新普、沙钢、汇丰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灾后重建、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任务,捐助帮扶资金达5037.5万元。三是注重弘扬精神。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弘扬古代高隆之精神,烘托“活”的氛围;引导民营企业家弘扬跃进渠精神,营造“实”的氛围;引导民营企业家弘扬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干”的氛围。
打造民营经济主体新引擎
一是做好服务保障。秉承“企业的事即家事”理念,牢树“店小二”意识,县级领导干部每月到联系企业开展一次“企业服务日”帮扶,每季度组织一次“企业沙龙”,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通过“领导干部领衔+工作专班支撑”等形式,495名干部作为“首席服务员”共计服务655家企业,实现全产业覆盖。二是快速响应处理。健全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组织搭建整合民企诉求响应平台,目前已有182家企业和21家涉企部门注册入驻,同时还通过区便民热线、领导走访谈心等渠道收集汇总交办涉企问题。三是创优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推行“一窗综合受理”和乡(镇)街道党政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与外地市推行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现已完成通办件5328件;成立“殷都区工商联(总商会)法律服务联系点”,与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建立联动机制,为商会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咨询、培训等服务,切实维护企业权益;由政府带头清偿列入台账内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2875.46万元,按照“能偿尽偿、能清尽清”原则,继续加强督促指导,加大问责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编审:卢超峰
安阳市殷都区:以民营经济“两个健康”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